車載半導體競爭激烈,格局不斷演化

時間:2022-12-06

來源:Ai芯天下

導語:由于半導體廣泛應用于汽車各子系統(tǒng),汽車半導體成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的直接受益者。

  由于半導體廣泛應用于汽車各子系統(tǒng),汽車半導體成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的直接受益者。

 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帶動半導體價值量顯著增長,汽車半導體邁入新時代。

  全球電動化格局

  全球電動化進入加速發(fā)展階段,電動車單車半導體價值量約為傳統(tǒng)燃油車2倍,其中功率半導體貢獻主要增量,智能化則帶動 CIS、MCU、存儲芯片、SoC 芯片等需求量攀升。

  目前汽車半導體市場主要由海外大廠主導,但國產車崛起+國內廠商加快布局帶來各細分賽道國產替代機遇,功率半導體、CIS 國產化進程較快,且功率半導體賽道具備較高彈性。

  去年汽車半導體市場銷售額情況

  調研機構半導體情報(SI)發(fā)布了其對2021年汽車半導體市場統(tǒng)計結果。2021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(guī)模達 467 億美元,預計 2025 年將突破 800 億美元,2021-25年CAGR達 15%。

  其中,英飛凌以57.25億美元的汽車半導體銷售額位居市占率第一寶座,汽車半導體銷售額占到該公司同期營收約44%;恩智浦汽車半導體營收54.93億美元,緊隨其后;位居第三的瑞薩營收42.1億美元。

  第四至第十位分別為:TI、ST意法半導體、博世、安森美半導體、ADI、微芯、羅姆半導體。

  總體來看,前十大廠商合計營收約690億美元,占整體市場的46%。這也意味著全球有將近一半的汽車半導體市場被前十大廠商所占據(jù)。

  英飛凌

  一直以來,英飛凌都是車用半導體行業(yè)的“霸主”。公開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英飛凌2021年整體收入110億歐元,增幅為29%,營業(yè)利潤率從13.7%增加到18.7%,創(chuàng)下了2008年以來新高。

  其中,英飛凌的汽車業(yè)務收入48億歐元,增幅為37.5%。汽車產品中大約一半為功率半導體,主要是分離元件,IGBT和MOSFET;MCU大約占25%,傳感器大約占18%,存儲占大約7%。

  恩智浦

  恩智浦2021年整體收入111億美元,同比增幅29.1%。其中汽車業(yè)務收入達55億美元,同比增幅44.7%。

  Q2財報中,恩智浦總營收33.12億美元,較上年同期增長28%,較2022Q1增長6%。其中,汽車業(yè)務營收達17.13億美元,同比增長36%,環(huán)比增長10%。

  汽車業(yè)務是恩智浦占比最大的部分,也是同比增長最快的部分。根據(jù)目前及2023年的NCNR訂單水平,恩智浦目前的產能僅能覆蓋80%的訂單需求,行業(yè)供不應求的狀況將長期存在。

  瑞薩電子

  瑞薩電子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芯片制造商之一,公司有50%以上的收入來自汽車行業(yè)。此外,瑞薩電子也是微控制器和處理器領域的全球參與者。

  在瑞薩電子Q2數(shù)據(jù)來看,2022Q2總營收為3766億日元,同比增長近73%,環(huán)比增長近9%,汽車業(yè)務增長較為平緩,而工業(yè)/物聯(lián)網(wǎng)業(yè)務增長迅猛。

  具體而言,汽車業(yè)務營收1638億日元,同比增長54.3%,環(huán)比增長6.4%。從汽車產品的庫存來講,相關產品庫存較上一季度改善不大,且遠低于預期庫存。

  車載半導體不可避免的競爭

  半導體的風險不僅局限于采購領域。圍繞最尖端車載半導體越來越激烈的全球開發(fā)競爭也不可避免。

  美國特斯拉正在自主推進尖端半導體的設計開發(fā)。意圖是擴大一個芯片可控制的范圍,從而減少整體配備的半導體數(shù)量。

  在汽車零部件廠商中排在世界第一的德國博世(BOSCH)在控制純電動汽車(EV)行駛的新一代功率半導體上領先。其產品使用可以提高效率的SiC(碳化硅)材料,2021年開始在德國國內量產。該公司9月決定收購荷蘭尖端半導體企業(yè)。

  日本電產5月新設了負責穩(wěn)定采購半導體和與客戶開發(fā)產品的組織。邀請了大型半導體企業(yè)瑞薩電子的前高管,正在建立體制。

  電裝出資預將提高市場份額

  與汽車廠商因半導體短缺等而被迫大幅減產的2021年秋季左右相比,車載半導體的供需平衡目前正趨于恢復正常。

  世界車載半導體市場到2030年將擴大到現(xiàn)在的2倍,達到8萬億日元規(guī)模。每輛汽車上配備的車載半導體種類將達到智能手機的20倍以上,如果致力于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的“CASE”普及,汽車將成為半導體的集合體。

  電裝出于聯(lián)合開發(fā)車載半導體的設想,對瑞薩、德國英飛凌進行了出資。

  還將通過與中國臺灣企業(yè)中僅次于臺積電的半導體代工企業(yè)聯(lián)華電子(UMC)合作,加快提高生產效率。

  結尾:

  汽車電動智能化大趨勢下,汽車半導體邁入高景氣新時代,持續(xù)看好汽車半導體國產替代機遇。汽車半導體帶來的機會還是非常非常大的,同時也希望國產半導體公司可以在汽車領域有更好的突破和發(fā)展。


中傳動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:

凡本網(wǎng)注明[來源:中國傳動網(wǎng)]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和視頻文件,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(wǎng)(y3602.cn)獨家所有。如需轉載請與0755-82949061聯(lián)系。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“中國傳動網(wǎng)”,違反者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本網(wǎng)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或業(yè)內投稿人士,版權屬于原版權人。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。

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
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關注中國傳動網(wǎng)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最新新聞
查看更多資訊

熱搜詞
  • 運動控制
  • 伺服系統(tǒng)
  • 機器視覺
  • 機械傳動
  • 編碼器
  • 直驅系統(tǒng)
  • 工業(yè)電源
  • 電力電子
  • 工業(yè)互聯(lián)
  • 高壓變頻器
  • 中低壓變頻器
  • 傳感器
  • 人機界面
  • PLC
  • 電氣聯(lián)接
  • 工業(yè)機器人
  • 低壓電器
  • 機柜
回頂部
點贊 0
取消 0